切换到宽版
  • 6061阅读
  • 25回复

[讨论]AOI使用情况各抒己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iaolinyuxly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5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2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5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2小时
级别:禁止发言

金币
差的不是一枚
威望
差那么一点
贡献
0
好评
差的不是一点
注册
2006-01-01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6-30
用户被禁言,该帖自动屏蔽!
离线zhengmao
在线等级:5
在线时长:21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8小时在线等级:5
在线时长:21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8小时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差的不是一枚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差那么一点
注册
2008-05-2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7-09
用VITECHNOLYG的啦。
离线dsl19910501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34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6小时
级别:新手上路

金币
56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9-08-2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8-01
回 10楼(tomibashi) 的帖子
你是哪家AOI品牌的业务员啊 ,怎么看你到处说人家的不好,你买过用过吗?有胆亮明身份啊。我就是星河的,有本事你拿机器和咱PK一下啊   到处乱喷
离线青眼残狼
在线等级:4
在线时长:146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4小时
级别:一般会员
金币
351
威望
1
贡献
5
好评
0
注册
2011-06-15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08-02
其实误判较高可以说跟工程师的调试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有时候也许会是设备的软硬件有问题,当让我在这里也不是说你们用的设备不好,人都无完人,更何况是机器啊。呵呵、、、、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所在一击即中,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了。
离线cobar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0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1-08-0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8-05
像楼主这种情况 可以把误判的点参数放宽就好了
离线cobar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0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1-08-0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1-08-05
AOI比其他SMT设备依赖人员操作
离线guohaitao89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8小时
级别:新手上路

金币
差的不是一枚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差的不是一点
注册
2007-08-16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1-08-19
紧急寻找原安鸿实业搞AOI的技术员或工程师!联系电话:13316372658  张生
离线b5184b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42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9-11-1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1-09-05
AOI这东西是相当依赖人的。。。用的不好,就算是国外的名牌也会发生:错漏反都检查不出来的情况
离线jettech
级别:禁止发言

金币
15
威望
差的不是一点
贡献
2
好评
差的不是一点
注册
2011-03-31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1-09-07
用户被禁言,该帖自动屏蔽!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73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7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73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7小时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1475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07-06-1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1-09-15
回楼主:你说的是两个问题,第1是稳定性问题,也就是同样一块板,反复多次测试的结果是否一致的问题。第2是误报问题,就是AOI报故障的元件,实际上没有故障。
这两个问题所有的AOI都存在,首先是稳定性问题,一般,(报错)重复性在2个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要求完全一致,稳定的AOI还没有。
关于误报问题,目前的AOI都有误报,这与机器的算法和编程人员的水平还有被测电路板的工艺都有关系,一般来讲,元件误报率在3%以下是可以接受的,若能做到1%以下就非常好了。
国外的AOI采用矢量算法,编程麻烦,但误报会少。国内的AOI大多采用图像对比算法,编程容易,但误报会多些。听说星河的AOI是很不错的了,他是唯一一家国产AOI同时采用图像对比和矢量算法的。楼主应该好好找他们学一学。有兴趣也可以加我的QQ:195829746
离线瑞锋设备
在线等级:3
在线时长:10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2小时在线等级:3
在线时长:10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2小时在线等级:3
在线时长:10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2小时
级别:高级会员

金币
152
威望
1
贡献
8
好评
差那么一点
注册
2011-05-25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1-09-15
回 25楼(测试工程师) 的帖子
分析的非常有道理,深表认同。
机器怎么用,用的好,人的因素很重要。
其实跟做的产品,机器,编程员,操作员等都有关系。需要多方面寻找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