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86阅读
  • 5回复

[求助]KIC软件的制程界限时间距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浮华_style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15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7-07-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31
  图片所指(计算斜率的时间距离)这里要设置多少合适?依据是什么?还请高手帮助解答一下,谢谢!
分享到
离线liuwei754190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44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6小时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652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7-0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31
我一般设置在20秒
离线浮华_style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15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7-07-20
只看该作者 来自SMT之家Android客户端 藤椅  发表于: 2018-08-02
liuwei754190:我一般设置在20秒 (2018-07-31 11:13) 

我这边一直是50,这几天试过20会红。所以才想知道设置依据根据什么来
离线19921807797y
在线等级:16
在线时长:1545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55小时
级别:高级会员

金币
1593
威望
2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18-06-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8-02
我这边设置的是30,你要根据你是什么制成,还有锡膏供应商提供的温度方案是设置
离线yovawong
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
级别:一般会员

金币
1514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15-04-23
只看该作者 报纸  发表于: 2018-10-16
在实际测温时,由于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斜率并非一个定值,也就是并非成为一条绝对直线,所以有必要按照用户想获得的信息或想分析的信息给计算依据做个定义。这里面有两个部分。首先是想分析的时间段的范围,也就是所为的‘温区’概念(升温、浸泡、回流等)。由于不同‘温区’中的要求不同,所以用户有必要先定这指标,才能有效的按照该‘温区’的合格要求来进行比较和判断。其次是计算斜率的分析度,这应该就是你所要问的部分。这时间首先一定要大于测温器所设置的取样时间。这决定其最小的值。然后是要看测温结果的‘噪音’程度(也就是温度的瞬时变化幅度)以及用户关心的‘热冲击’情况,例如对于大热容量器件来说其抗冲击力较强,时间就可以不设太短。计算时间设的越短,一般斜率结果会越大。如果设得太小而其炉子对流较差的,用户有可能容易出现不合格现象,而实际上不会给工艺质量造成什么问题。一般来说,升温区的计算时间设置较短,回流和冷却区设置可以较大,浸泡区可以在其中或和升温区一样。提醒一句,如果发现斜率太高,可能是热耦安装的不好造成。安装良好的热耦其曲线变化一般都会比较平滑,除非炉子性能十分差。文中所指的‘温区’是工艺温区,而不是设备硬件的温区。 在测温时温度的上升斜率,是和炉子的温度设置、炉子的热风设计、以及测试点的热特性有关的。当炉子的热风控制或设计不理想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热噪音。在热噪音中,瞬时的温度斜率(也就是在极短时间内计算的斜率)将会很大。而测量出来的噪音的大小也和测试点(如焊点、封装面)的热容量有关。高的热容量起着的‘缓和’作用也较大,所以看起来热噪音就小些。热噪音虽然不好,但对一般的器件或焊点没有真正的危害,所以当斜率的计算时间设置较短时(例如1秒),斜率可能因为热噪音而显示出超过一般的常用2~3度/秒的指标。但事实上这是瞬时的热噪音而不是整个曲线的升温斜率。这对器件和多数锡膏是不会造成问题的。可是却可能误导用户,使用户觉得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将斜率的计算时间(而不是分析范围)设置得太长(例如30秒以上),则计算出来的是较慢的升温斜率而不是测试点真正承受的斜率。这也可能误导用户,使用户觉得没有热冲击的风险。所以客户必须懂得从曲线图上来决定计算时间值。如果不懂得决定,一般设置在15-25秒左右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个人见解,码字不易
离线yovawong
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34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小时
级别:一般会员

金币
1514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15-04-23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10-16
在实际测温时,由于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斜率并非一个定值,也就是并非成为一条绝对直线,所以有必要按照用户想获得的信息或想分析的信息给计算依据做个定义。这里面有两个部分。首先是想分析的时间段的范围,也就是所为的‘温区’概念(升温、浸泡、回流等)。由于不同‘温区’中的要求不同,所以用户有必要先定这指标,才能有效的按照该‘温区’的合格要求来进行比较和判断。其次是计算斜率的分析度,这应该就是你所要问的部分。这时间首先一定要大于测温器所设置的取样时间。这决定其最小的值。然后是要看测温结果的‘噪音’程度(也就是温度的瞬时变化幅度)以及用户关心的‘热冲击’情况,例如对于大热容量器件来说其抗冲击力较强,时间就可以不设太短。计算时间设的越短,一般斜率结果会越大。如果设得太小而其炉子对流较差的,用户有可能容易出现不合格现象,而实际上不会给工艺质量造成什么问题。一般来说,升温区的计算时间设置较短,回流和冷却区设置可以较大,浸泡区可以在其中或和升温区一样。提醒一句,如果发现斜率太高,可能是热耦安装的不好造成。安装良好的热耦其曲线变化一般都会比较平滑,除非炉子性能十分差。文中所指的‘温区’是工艺温区,而不是设备硬件的温区。 在测温时温度的上升斜率,是和炉子的温度设置、炉子的热风设计、以及测试点的热特性有关的。当炉子的热风控制或设计不理想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热噪音。在热噪音中,瞬时的温度斜率(也就是在极短时间内计算的斜率)将会很大。而测量出来的噪音的大小也和测试点(如焊点、封装面)的热容量有关。高的热容量起着的‘缓和’作用也较大,所以看起来热噪音就小些。热噪音虽然不好,但对一般的器件或焊点没有真正的危害,所以当斜率的计算时间设置较短时(例如1秒),斜率可能因为热噪音而显示出超过一般的常用2~3度/秒的指标。但事实上这是瞬时的热噪音而不是整个曲线的升温斜率。这对器件和多数锡膏是不会造成问题的。可是却可能误导用户,使用户觉得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将斜率的计算时间(而不是分析范围)设置得太长(例如30秒以上),则计算出来的是较慢的升温斜率而不是测试点真正承受的斜率。这也可能误导用户,使用户觉得没有热冲击的风险。所以客户必须懂得从曲线图上来决定计算时间值。如果不懂得决定,一般设置在15-25秒左右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个人见解,码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