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189阅读
  • 0回复

6σ VS 零缺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kylee
在线等级:17
在线时长:1719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71小时在线等级:17
在线时长:1719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71小时
级别:Admin
 

金币
135545
威望
197
贡献
839
好评
57
注册
2001-07-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04
  本文介绍,六个西格玛的概念及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比较,一般说来要落后10~15年。目前,我国企业在统计产品合格率时,仍然采用百分之几的统计方式进行管理,而发达国家采用的是千分之几,高技术产品已按PPM(百万之一)甚至PPb(十亿分之一)和“一次成功”、“一次合格”、“零缺陷”的目标和水平进行管理。

  当把“零缺陷”作为追求的目标时,有人也许会问:要使质量百分之百合格的想法是心血来潮吗?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荒诞的,但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下判断。从统计学观点来说,“零缺陷”是没有道理的。在大公司里,根据大数定律,总会有残次品出现。另一方面,如果不为百分之百而奋斗,那就是容忍错误,而错误也真的会发生。比如,“良品率”是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个术语,早在1961年就提出“零缺陷”概念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当大家都认定在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错误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容许错误的数字。当良品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采行这种‘良品率管理’的人会告诉你那不是真的,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为了提高质量,工厂的管理者们发明了“六个西格玛”管理方法。“西格玛”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流程的完美程度,显示每100万次操作中发生多少次失误。“西格玛”的数值越高,失误率就越低。具体说来,相关数据可以表示如下:
  1西格玛=690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2西格玛=308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3西格玛=668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4西格玛=621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5西格玛=23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6西格玛=3.4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7西格玛=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六个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无暇的质量管理办法。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首倡这种办法,花10年时间达到6西格玛水平。但如果是生产一种由1万个部件或程序组成的产品,即使达到了6西格玛水平,也还有3%多一点的缺陷率;实际上,每生产1万件产品,将会有337处缺陷。如果公司设法在装
运前查出了其中的95%,仍然还会有17件有缺陷的产品走出大门。旧观念认为,质量改进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才有利可图,超过了这一限度,成本将大于收益。摩托罗拉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批驳了这一论点:摩托罗拉公司的经验表明质量越高(或缺陷越少),预防和鉴定的成本就越低,由故障引起的成本也越低。

  摩托罗拉公司每改进一次质量,单位制造成本就下降一次。任何公司如果采取把质量水平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超出了这一范围就不再投资作改进的策略的话,该公司的策略最终将导致一种“我们的质量已够好”的感觉。

  按逻辑发展下去,接着就会宣称“我们比其他任何人都不差”。这两种思想倾向没有一种会赢得全球市场。(理查·M·霍德盖茨:《质量测定与高效运作》,黄志强、张小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9页)

  他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卓越的公司绝不把顾客当作一种统计学问题来对待。有哪一位顾客愿意成为“可容忍的错误”的受害者呢?实行“六个西格玛”管理,目的就是使全体员工在生产中形成一种共识:产品的返修率哪怕只有千分之一,对一个用户来说就是百分之百。通过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企业力图达到如下目标:与顾客有接触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服务都有接近完美的质量。

  GE公司的“六个西格玛”管理久负盛名。

  在GE,运用“六个西格玛”方法最好的例子要数ED&C公司(GE公司的子公司)。六个西格玛进入工厂后,公司凭借它找出了深层次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干扰着工厂的准时交货。一开始怀疑是线路板存货不足,因而想通过加大预期订货的方法解决,但后来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是供货商在元件板上插二极管、晶体管、电容电阻时有困难,常常把元器件打碎。公司运用“六个西格玛”工具来测量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的误差,通过使用分层管理模型图、时间模型图和其他统计工具,发现问题的症结是线路板上的孔太小,而这又是由于GE自己的孔点太小所致。类似的发现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