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789阅读
  • 56回复

工厂内部接收标准需要严于国际标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雪野情匆
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
级别:中级会员
 

金币
108
威望
4
贡献
5
好评
12
注册
2005-04-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4-18
投票截止时间:无限制

最多可选2项,共有73人参与,

60(82.19%)
 
13(17.81%)
 
虽然质量要求不是越高越好,但是,收与不收之间,一定有一个灰色地带,也即缓冲区。

比如,针脚移民不超过50%,我认为,要么SMT车间收40~45%(制程可以做得到,只是工艺工程师懒得去调整),后面的组装,测试收50%,要么SMT车间收50%,后续工序收55%.要不,前后部门就会扯皮,毕竟,有些外观检验,你没办法要求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结果。就算你前工序争赢了,客服部总不能学他们经常与客户吵吧。

再10多年前,我曾经的公司是这样要求的,总的来说,是IQC严,IPQC松一点点,OQC再放松一点点。但我现在也见过有的供应商,开口闭口就拿IPC610出来说事。而且是从头至尾是同一个标准。

打个比方吧,有10个人在大街上开了10家饭馆,都以IPC610作为标准。

很多时候,同一个不良品的判定,并不一定是11个人(包括客户)都是绝对相同的,在这个时候,你愿意挑一个不停的与你吵标准的,还是挑一个稍高于标准的餐馆?

我见过一家工厂,SMT车间只到AOI部分,清洗后,交给另外的车间组装别的元件并测试。有过很多次,后车间投诉SMT车间有M不良品流入下工序。这种事发生后,第一阶段,是SMT的QA与后面工序的QA吵,争论说其中N个是符合IPC标准。第二阶段,是SMT的工程师与SMT QA吵,工程部会说M-N里面,还有A个是符合IPC标准。而我们却多次投诉其成品有问题,FA分析是SMT所造成。

OK,是QA部不熟IPC标准?在管理上来讲,没有任何两个产品质量是完全一样,也没有任何两个人能以同样的程度消化IPC标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除了培训,可不可以如题设一个缓冲区,比如电脑1,0的转换,也不是绝对的嘛,必须有一个范围。从哲学上来讲,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我妈妈是个纺织女工,几十年前,她就能分辨四十多种黑色。军事战略上,缓冲地区犹为重要。

我在95年,详细研究过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在帮工厂争取定单方面,我一定会尽量努力减少因主观因素造成质量判定而与客户的争吵,当然就是设定一个缓冲区。(那时候是做录像带,外观比较严)

我在这坛子里前面的贴子里看到有人说,内部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所以,想看看搞质量的,有多少人认同,呵呵。

我们是控制品质,产品品质的波动是难免的,如果在临界,我们就有可能必须全检后才能流入下工序。所以,质量界引入了控制图,想问一下,如果某产品控制线严于规格线,在有异常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采取行动,是努力要求生产部将产品控制在控制线以内,还是在后面全检?如果采取行动,是否在另一个角度上表示生产要求要严于规格呢?

改善是无止境的,这是质量人的意识。有可能单独的去追求完美是比较辛苦,象IBM那样,号召要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在一般厂不适用。但正是每个厂不停的进步,才使得从原料,到设备,到量测仪规的不断进步,而使得整个工业在不停的发展。

不知,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请投票。我同时,在工艺栏贴了,主要是收集一下,质量部与工程部的取舍。
[ 此贴被雪野情匆在2005-04-22 09:0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Jcy 威望 +1 - 2005-04-18
分享到
离线cy8888
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28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70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28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70小时在线等级:6
在线时长:28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70小时
级别:中级会员

金币
890
威望
8
贡献
4
好评
1
注册
2004-11-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5-04-18
很大一方面取决于你的客户
离线sh-jinhuan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藤椅  发表于: 2005-04-18
我不是做SMT,但我觉得接收标准的宽与严,主要还是取决于过程产品本身质量的优劣,无论是严是宽,但一定要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合格。如果是由供应商提供,光靠内部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抓起。可以先对其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估,我们公司和一家国外的公司合作,他们每年都会对我们公司的生产能力进行一次评估。不知你方选择供应商的余地是否足够,如果可行的话,不妨多选择几家供应商。
离线keybond
在线等级:19
在线时长:227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在线等级:19
在线时长:227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在线等级:19
在线时长:227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在线等级:19
在线时长:227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
级别:核心会员

金币
61
威望
26
贡献
266
好评
21
注册
2005-01-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5-04-18
我首先提一下什么是质量的概念,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有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
说到评估供应商的优劣,最关键还是要看供应商的交付行为。传统的商业思维认为,能交付“高质低价”的产品就是好的交付。交付物的质检,也是企业与供应商合作过程里的一个关键。质检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的主要内容是价格。这时企业不必理会交付的实际成本,关键就是狠砍价。后来企业认识到,低价往往只能带来低质,你们公司是否是这种情况?
你们可以要求供应商首先去通过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如ISO;或者通过企业自己制定的一整套的质量认证体系(这些体系标准不但会包括对产品的,还会包括对企业体制、生产设备等各个方面的)。而在确定供应商的认证身份后,企业一般就不再进行传统的质检了,即使有,其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了。”通过这样的自我认证,企业能在有效把握交付物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地降低交付物的质检成本。也就不会再出现你上面所说的“客服部他们经常与客户吵吧。”的现象了。
离线tomchen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6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4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599
威望
3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4-11-29
只看该作者 报纸  发表于: 2005-04-19
在我以前的工厂,根据客户要求来判定(通常都是IPC).如果IPC说不清,把生产,质量和工艺工程师召集到一块讨论,并制订标准.如果三个部门无法达成一致,则把情况知会客户,由客户来决定.至于工厂内部接收标准需要严于国际标准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权在于客户.
离线雪野情匆
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
级别:中级会员

金币
108
威望
4
贡献
5
好评
12
注册
2005-04-15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5-04-19
打个比方吧,有10个人在大街上开了10家饭馆,都以IPC610作为标准。
很多时候,同一个不良品的判定,并不一定是11个人(包括客户)都是绝对相同的,在这个时候,你愿意挑一个不停的与你吵标准的,还是挑一个稍高于标准的餐馆?

我见过一家工厂,SMT车间只到AOI部分,清洗后,交给另外的车间组装别的元件并测试。有过很多次,后车间投诉SMT车间有M不良品流入下工序。这种事发生后,第一阶段,是SMT的QA与后面工序的QA吵,争论说其中N个是符合IPC标准。第二阶段,是SMT的工程师与SMT QA吵,工程部会说M-N里面,还有A个是符合IPC标准。

OK,是QA部不熟IPC标准?在管理上来讲,没有任何两个产品质量是完全一样,也没有任何两个人能以同样的程度消化IPC标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除了培训,可不可以如题设一个缓冲区,比如电脑1,0的转换,也不是绝对的嘛,必须有一个范围。

我在95年,详细研究过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在帮工厂争取定单方面,我一定会尽量努力减少因主观因素造成质量判定而与客户的争吵,当然就是设定一个缓冲区。(那时候是做录像带,外观比较严)

我在前面的贴子里看到有人说,内部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所以,想看看搞质量的,有多少人认同,呵呵。

如果大家都以一个最低标准说事,我想,SMT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吧。
离线wulao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5-04-19
国际标准是一个通用标准,是大多数公司都采用的标准。个人认为内部标准应该高于这个大多数公司的标准。
离线rocky_yi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7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3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77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13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444
威望
2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5-01-0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4-19
一个公司内部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有几种接受标准,如果说来料检查是50%,制程检查是55%,出货检查是60%,那岂不是部门间整天吵嘴得了。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公司内生产、品质、工艺和客户的沟通,达成一致的要求、标准,那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离线angela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4-19
国家标准只是该类产品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公司内部的标准应该大于通用标准。
离线sunxianlin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4-19
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生产产品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企业标准应该严于国际标准。
离线雪野情匆
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在线等级:10
在线时长:67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98小时
级别:中级会员

金币
108
威望
4
贡献
5
好评
12
注册
2005-04-15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04-20
#7楼说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公司内部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有几种接受标准,如果说来料检查是50%,制程检查是55%,出货检查是60%,那岂不是部门间整天吵嘴得了。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公司内生产、品质、工艺和客户的沟通,达成一致的要求、标准,那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回复:
很高兴能看到反对意见。不过,我还是有疑问:

1,我们是控制品质,产品品质的波动是难免的,如果在临界,我们就有可能必须全检后才能流入下工序。所以,质量界引入了控制图,想问一下,如果某产品控制线严于规格线,在有异常的时候,贵厂是否需要采取行动,是努力要求生产部将产品控制在控制线以内,还是在后面全检?如果采取行动,是否在另一个层面上表示你们厂的生产要求要严于规格呢?

2,重复我主楼的思想,请问你们厂如何保证每个检验人员对外观问题有完全一致的评估?从哲学上来讲,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我妈妈是个纺织女工,几十年前,她就能分辨四十多种黑色。军事战略上,缓冲地区犹为重要。

3,改善是无止境的,这是质量人的意识。有可能单独的去追求完美是比较辛苦,象IBM那样,要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在一般厂不适用。但正是每个厂不停的进步,才使得从原料,到设备,到量测仪规的不断进步,而使得整个工业在不停的发展。
离线fcott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4-22
IPCA610这个标准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去研究:
1。3 Class可以去选择,你可以看那个class 可是适合你的要求
2。这标准仅仅是对外观方面做的判断,对产品的function无法完成
3。如果是SMT的solder joint,还好控制;如果是THT的solder joint,对其primaryside的焊点高度很难测量。
4。涉及电子原料的标准很多,光IPC610肯定是不够的。
还有你们的产品用在哪个领域,不同的领域肯定要求是不一样。
1条评分
Jcy 威望 +1 - 2005-04-22
离线bellwang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7-04
国际标准只是该类产品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工厂内部接收标准不能低于国际标准;
如果工厂内部接收标准等同国际标准,何不直接采用?
离线kylinlai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227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5-07-2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8-29
客戶就是上帝,即使國際標準也是沒有用的,像我們現在有一客戶,對我們實行0收1退又有什麼辦法呢
离线schumi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48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255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5-06-01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9-06
以国际标准IPC-A-610为例,我认为生产时所采用的标准可以比IPC-A-610严格些,而质检则可以IPC-A-610为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