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814阅读
  • 195回复

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为什么人员全检后还有不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yb5201314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8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21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06-11-23
只看该作者 135楼 发表于: 2006-11-25
这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全检后还有不良,就从源头抓起,不能靠人全检去控制,抓出造成不良的最根本原因,然后想方设法去解决。

2。工艺流程方面须改善

3。员工品质意识与责任感方面要加强

4。在没有条件用机械自动化检测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以上几点

全检后还有不良的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
离线yangjinming1
级别:*
金币
*
威望
*
贡献
*
好评
0
注册
*
只看该作者 136楼 发表于: 2006-11-26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全员参与;提高作业人员作业水准及自检意识;工序间互检.
离线cqhxf
在线等级:12
在线时长:985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5小时在线等级:12
在线时长:985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5小时在线等级:12
在线时长:985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55小时
级别:黄金会员

金币
17
威望
31
贡献
91
好评
72
注册
2006-11-19
只看该作者 137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第9楼brook2006-07-28 17:08发表的“”:
是楼主自己做的吗?如不是,不妨亲自去做一次全检,再看看结果是怎么样的?

我支持9楼的说法。
离线tricore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5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40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5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40小时
级别:一般会员

金币
2481
威望
3
贡献
1
好评
1
注册
2006-05-13
只看该作者 138楼 发表于: 2006-12-05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
对于某些产品虽然经过全检,
仍然有不良出现是横正常的事情
因为全检OK只能代表在检验时间段你的品质OK
但有些产品还是会出现变异
但变异出现时就有可能出现不良
就不能确保全检就没有问题出现

以上为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若有不对之处,请高手指教
离线lizenan82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35
威望
0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6-08-23
只看该作者 139楼 发表于: 2006-12-05
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为一种电子元器件,也经过一道外观全检,但是结果同样不堪,返工率高达20~40%,因为外观判定基准很难确定,而且考虑到不同顾客的接受程度及经济性,因此只能通过FQC的检验结果,每批判定处理方式,比你们更惨!!
不过好在对外观的需求一般若不是太严重的话,是不会引起顾客“感冒”的
离线zyb5201314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8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21
威望
1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06-11-23
只看该作者 140楼 发表于: 2006-12-05
这个问题扯了这么久了,也没有扯清还扯什么呀
离线中山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9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1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73
威望
2
贡献
0
好评
4
注册
2006-11-12
只看该作者 141楼 发表于: 2006-12-05
好的质量=优良的机器+好的员工+合理的体制
离线王娟62
在线等级:1
在线时长:26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4小时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244
威望
2
贡献
1
好评
1
注册
2005-08-29
只看该作者 142楼 发表于: 2006-12-05
如果制程不良得不到控制改善,不要说百分之百全检,百分之二百甚至百分之三百检验都会有不良流出!
离线米七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5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6-11-08
只看该作者 143楼 发表于: 2006-12-17
机器防呆才是可信的,人员全检作用不大,上帝也有打瞌睡的时候
离线nbsh0610
级别:一般会员

金币
321
威望
5
贡献
4
好评
1
注册
2006-04-29
只看该作者 144楼 发表于: 2006-12-17
搬运是不是有问题呀

还有保存环境
离线liuzeze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6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8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62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28小时
级别:初级会员
金币
351
威望
6
贡献
1
好评
0
注册
2005-03-22
只看该作者 145楼 发表于: 2006-12-19
(1)理论上的100%检验,我们做不到,人为的因素决定的,零缺陷是我们追求的工作目标,但是无法实现的;
(2)可能存在系统性问题:比如合格与不合格的准则不清晰,员工的意识等等;
(3)个因:个别员工工作或意识、能力不够等等。
离线xatrym
级别:新手上路

金币
202
威望
2
贡献
0
好评
差那么一点
注册
2005-05-30
只看该作者 146楼 发表于: 2006-12-19
建议1
    作最终的检验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如死后验尸,只能判断很个与否。浪费很大!
建议2
    检验的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检验过程是否很复杂!工作时间是否太长、工作是否很单一。
建议3
    这样的情况最好还是 分析前工序的,对前工序进行控制,降低不合格品的生产、流转!
建议4
  统计不失为统计而统计的,是质量分析改进的工具!
建议5
  是不是可以先不急着做统计分析,先解决不用统计分析就能看到的问题,严重的问题,然后再用统计分析去深层次的挖掘,改进~
离线dongming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265
威望
2
贡献
1
好评
1
注册
2005-09-22
只看该作者 147楼 发表于: 2006-12-20
这个问题行业内有很多人讨论很多次了,不过我想谈几点解决问题的浅见: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就要考虑检验标准、或者说接受标准明确不明确,如果接受标准比较模糊,那么大家还是先不要考虑别的问题;

第二,要考虑检验手段、测量仪器是否过关,是否靠人的检查就能分辨,还是必须使用机器、设备挑选?看来楼主的问题可能需要人来分辨(或者说设备投资很大,让老板很头疼)。

如果是设备来挑选,那么就简单,提高设备的检出能力,质量部和设备部门配合一下,问题的方向往往比较明确,问题也会比较好解决。

如果是用人来挑选,那么就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先对人进行挑选,用合格的(这就是体系里面说的qualified person), 如果检验人员(注意,是执行检验的人员)对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晰,那么大家都回家抱孩子吧。

如果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只能通过人的感官来判断,或者说在大批量检验的情况下,人的感官不可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小弟也不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需要提高检验质量,那么建议降低检验人员挑选的批量,小批量、不连续的执行会好一点,如果检验人员的人头数很紧张,也可以考虑让他们每一、二个小时换班,休息一下大脑和眼睛、肢体。不过,这个可能需要全公司的人的支持,和很强的基层管理协调能力。

第三,需要釜底抽薪、溯本求源,把不良产生的问题找到,这个才是根本的,杜绝不良品。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有好多老大、大侠、专家,小弟不多说了;

第四,仍然有好多企业、行业的不合格率相当的高,而且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很难解决的,怎么办?

感谢这种企业,让大家搞质量的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大家的收入。

对于这种产品、行业,有几种办法:

a)和顾客签订宽松的交货合同,将允收的不合格率弄的高一点,这个就需要大家去谈判了;

b) go to 第一、第二,提高检出能力;

c)积极鼓励创新,从工艺和技术方面,花大力气进行改造(改善??),谁先解决,谁就能摘到第一串香蕉,这种情况很容易形成暴利和垄断;

d)如果以上行不通,go home,大家跳槽吧……(呵呵,笑话,斑竹不要批评我哦);
离线zhouyong82wj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207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5-04-04
只看该作者 148楼 发表于: 2006-12-20
加强人员培训,了解检验方法.可以减少
离线shenhuang
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6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在线等级:2
在线时长:60小时
升级剩余时间:30小时
级别:新手实习
金币
184
威望
1
贡献
0
好评
0
注册
2006-01-31
只看该作者 149楼 发表于: 2006-12-20
是人总有累的时候,不可能像机器一样.
在说机器还出问题.